□李婧懿 本報記者 趙一諾 韓麗平 李愛民 薛婧
北京時間11月29日23時08分,搭載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后,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多項龍江技術為神舟十五號發射全力護航。
哈工大為多項環節提供技術支撐
在這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哈爾濱工業大學持續為各項任務的研制、建造、發射、交會對接、在軌運行等環節提供核心技術支撐和保障。在神舟飛船與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天舟貨運飛船成功對接的任務中,哈工大研制的機械臂懸掛裝置與轉接件,聯合研制的問天艙小機械臂、小機械臂目標適配器等,為任務成功保駕護航。
在長征五號B火箭攜手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任務中,哈工大研發發動機氣瓶熱防護技術、金屬橡膠阻尼環技術等為“空間站艙段運輸專列”貢獻核心技術;在長征七號火箭攜手天舟貨運飛船任務中,哈工大研發耐磨動密封陶瓷涂屋技術、銅鋼電子束焊接技術等為“太空快遞專列”提供技術支撐;在新一代載人飛船面向近地空間站運營任務中,哈工大研發新一代飛鉛輕質多尺度抗燒蝕防熱復合材料技術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氣動參數測量技術研究成果成功應用于此。
東輕鋁合金材料制造高性能板材
東北輕合金責任有限公司為本次出征的神舟載人飛船提供軌道艙殼體結構、蒙皮、返回艙側壁金屬殼體、座椅金屬結構、輕便貯水器支架、上行載荷物品柜板等關鍵部位鋁合金材料,再次圓滿完成了助力祖國航天探索事業的光榮任務。
據悉,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一棒,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意義。飛船入軌后,將組成中國空間站目前為止的最大構型。期間,航天員乘組將首次實現在軌輪換,并完成大量實驗任務。“極端嚴酷苛刻的太空環境時刻考驗著我們東輕鋁合金材料的品質與技術含量。”東輕黨委委員、副總工程師、制造部主任徐濤表示。
在東輕,無論是技術研發人員還是生產一線操作手,保障“飛天合金”的優異品質是他們矢志不渝的堅持方向。作為飛船所需棒材、型材、管材及鍛件的生產單位,東輕特材公司通過生產制度優化、技術指標細化和重點專項控制,實現了拉伸、精整、鍛壓等全工序的工藝交底覆蓋,徹底打通了航天高端材料質量提升的堵點;圍繞航天工程所需的高強、高韌、耐腐蝕、超塑性關鍵板材,東輕中厚板廠持續推進核心技術攻關、裝備智能升級和操作標準化穿透,協同質量、研發、生產保障等各系統以及上下游相關工序,廣泛開展要素聯動,確保發出的每一片板材都能達到性能和安全上的絕對穩定可靠,真正做到萬無一失。
49所傳感器保障航天員安全
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一起進入太空的,還有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簡稱49所)研制的20余種百余只傳感器,測量各系統內的壓力、溫度、濕度、氣體、生理等信號,這些敏感元器件,相當于人的五官,將感知到的外部環境,形成各種數據參數,對載人飛船艙內的環境穩定和在軌運行起到檢測作用,保障航天員生理安全和任務的順利進行。
航天員艙外服系統配備了生理背心,49所的傳感器能監測航天員出艙活動中的呼吸、心電、體溫等生理參數,提供醫學參數保障;流量、溫濕度、壓力等傳感器,為艙外服內的環境參數監測提供了數據支撐,保障出艙活動的順利進行。
哈玻院提供先進復合材料
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有限公司為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提供飛船推進分系統碳纖維復合材料承力截錐及氣瓶安裝支架。
神舟飛船是中國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或優于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技術的飛船。承力截錐是飛船推進分系統主承力構件之一。哈玻院從1995年開始承擔飛船推進分系統碳纖維復合材料承力截錐及氣瓶安裝支架的研制任務,具有豐富的技術積累與實踐經驗。
哈玻院從創建之初就在為航天工程研制高性能復合材料產品,持續為神舟系列載人飛船、天舟系列貨運飛船、空間站建設貢獻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