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蘭西縣,政協不僅是參政議政的“智囊團”,更是守護千年文脈、激活傳統文化的“先鋒隊”。近年來,蘭西縣政協錨定本地“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剪紙之鄉”“中國詩詞之鄉”資源優勢,以“文化政協”品牌建設為抓手,讓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縣域發展的“軟實力”與“硬支撐”。 以“傳承”固根基,讓傳統藝術“活起來”。“剪了40多年紙,沒想到能通過政協平臺讓更多的孩子愛上這門手藝?!笨h政協委員、省級剪紙非遺傳承人宋成玲感慨道。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縣政協積極推動剪紙文化“進校園、進社區”,開展培訓10場,培育傳承人100余人,傳統藝術的火種在新一代中持續傳遞。宋成玲還將蘭西民俗故事融入剪紙,比如用“黃崖子民俗村的年俗”設計窗花,用“拉哈山傳說”創作長卷。 在“剪紙創作、詩詞創作”活動中,政協委員的剪紙作品《民族神韻》獲得“改革開放40周年黑龍江省民間工藝精品展金獎”,《抗擊疫情》入選《中國剪紙精品集》并獲銀獎;150余篇政協委員創作的詩詞、散文在《黑龍江日報》《綏化日報》等省級、市級媒體發表。 以“融合”謀突破,讓文化資源“火起來”。“光有剪紙技藝還不夠,得讓游客看得見、帶得走、記得住?!边@是縣政協開展“非遺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專題調研后,委員們達成的共識。調研發現,蘭西掛錢缺乏市場化載體,委員們提出三條路徑:串聯剪紙文化產業園與黃崖子民俗村、八岔溝滑雪度假小鎮,打造“白天賞剪紙、中午品民俗、晚上玩滑雪”的一日游線路;開發“掛錢+”文創,推出書簽、臺燈、圍巾等12類產品,“亞冬會主題掛錢”因融入冰雪元素入選賽事指定銷售產品,銷量突破3000件;在民俗村設立“剪紙體驗工坊”,邀請非遺傳承人現場教學,游客可親手制作掛錢帶回家。 如今,這條文旅線路成為綏化周邊游的熱門選擇。五年來,黃崖子民俗村累計接待游客達150萬人次,村集體經濟增收250萬元。剪紙技藝成為帶動村民增收的“金鑰匙”,實現了從“文化惠民”到“文化富民”的跨越。 以“存史”傳薪火,讓蘭西故事“留下來”。“為核實一個地名的由來,我們跑了3個鄉鎮、尋訪了10多位老人?!被貞洝恩攘μm西》編撰工作,縣政協文史委主任印象深刻??h政協深耕文史資料編撰,推出“醉美都城地”系列叢書之《魅力蘭西》,收集15個瀕臨失傳的民俗故事,成為對外宣傳的“文化名片”;編撰《蘭西政協六十年》時,為了還原早期政協履職場景,工作人員找到了82歲的老政協委員,老人拿出珍藏多年的筆記本,上面詳細記錄了縣政協組織的首次專題調研活動,這些一手資料成為書中的重要內容。2025年,蘭西縣政協文史資料檔案館建成,館內不僅有《魅力蘭西》《蘭西政協六十年》等書籍,還有委員采訪筆記、老照片,每一份資料都飽含著政協人守護家鄉記憶的用心。 從守護傳統到賦能發展,蘭西縣政協以“文化政協”品牌為紐帶,讓蘭西文化兼具歷史厚度與時代溫度,為蘭西文化繁榮、鄉村全面振興貢獻了政協智慧和力量。 來源:綏化市蘭西縣政協


“1158”工作法·實踐丨守文脈 謀融合 傳薪火 蘭西縣政協書寫文化賦能縣域發展新答卷
2025年11月04日 10:45:20
來源:黑龍江新聞網
作者:趙巖
編輯:
審核:
統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