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省政協“1158”工作法,蘭西縣政協把界別委員工作站作為聯系群眾的重要橋梁、凝聚共識的重要陣地、收集民意的重要窗口,不斷創新履職模式,豐富活動內容,為助推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一、高標準謀劃,打造特色履職陣地。縣政協把打造界別委員工作站作為發揮委員主體作用和聯系服務界別群眾的重要陣地,在社區、鄉鎮便民服務大廳和產業項目集中區域等場所建立界別委員工作站,方便群眾反映社情民意。按照“有場所、有標識、有制度、有設施、有委員、有活動、有記錄”的“七有”標準,在全縣打造了集政策宣傳、民意收集、協商議事、成果展示于一體的8個界別委員工作站,為委員履職提供堅實保障。一年來,界別委員工作站接待來訪群眾2000多人次,做到了“群眾有需求、委員有響應”。

二、全方位整合,匯聚委員履職合力。縣政協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為工作站確定戰略方向,各專委會負責指導、監督日常運行。打破界別壁壘,整合行業經驗等資源,發揮不同界別委員的專業特長,更好地發揮了政協聯系群眾、協商議政的職能作用。如經濟界與工商聯界、農業界圍繞“推進食品工業產業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聯合開展了跨界別調研活動,為企業發展提出合理建議6條;文化藝術界和農業界聯合開展了“送戲下鄉”活動,惠及群眾3000余人;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與工商聯界聯合開展了“送法進企”活動,提供法律服務7場次。

三、多樣化活動,提升履職工作實效。各界別委員工作站持續創新活動形式,以“精準”活動實現高效履職。緊扣界別特色和問題導向,通過學習賦能、實踐淬煉、協商增效,推動委員從“被動參與”到“主動作為”。通過開展各項活動,界別委員工作站真正架起了委員與界別群眾的“連心橋”。比如,各界別開展了“界別開放日”活動,推動委員“零距離”聯系群眾;農業界邀請委員專家開展助力“肉案子”大發展委員大講堂活動;工商聯界為企業解讀“民營企業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一年來,各工作站累計開展走訪調研21次,開展協商議事等各類活動56場次。

四、高效能轉化,確保協商成果落實。縣政協高度重視協商成果的轉化落實,建立健全了跟蹤督辦機制,確保協商成果落地生根。各界別委員工作站廣泛收集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問題,對委員提出的意見建議和協商形成的共識,以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報送相關部門,定期跟蹤辦理進度,及時反饋辦理結果。截至目前,各界別委員工作站收集群眾意見建議76條,推動解決各類實際問題97個,在基層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委員履職有平臺、界別群眾有依靠、基層治理有活力”的生動局面。
來源:綏化市蘭西縣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