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春梅
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人才強國戰略,強調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之一,將人才工作提到新的戰略高度,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離不開人才,離不開拔尖創新人才。為此,我們需要提高站位,充分認識人才培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極端重要性。應該看到,按照“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的要求,實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應當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進行統籌考慮和安排。
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教育工作者要從國家的需求出發,切實把握時代變化賦予教育的使命和擔當,把立德樹人作為首要任務,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自主培養大批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自主培養信念堅定、理想遠大、勇于創新、扎根龍江、奉獻國家的時代新人。
只有依靠自身教育體系,才能擔當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才能將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省高等教育資源雄厚,要依靠龍江自有的教育體系、制度、資源,依靠龍江高校自立自強培養人才為引領,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激發學生的內生動力,實現人才供給的自主可控,助力龍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龍江和國家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和戰略人才。
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
我省提出著力建設創新龍江,堅持把創新作為振興發展的基點,以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一切科技創新活動都是由人才完成,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創新人才培養至關重要。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
科技自立自強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重要前提,高水平的科研和高質量的人才培養相互支撐。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堅持科教融合,培養學生在前沿探索中增強創新能力,在參與國家重大項目中厚植家國情懷;其次教育工作者要堅持產教融合辦學,以產業人才需求為導向,以重大工程項目為牽引,重點企業全程深度參與,建立完善的產教融合育人模式;再次,教育工作者要堅持軍民融合,滿足民用領域和國防領域對高端人才自主培養的需求。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是呼應人才發展同時代需求的結合,聚焦管理、容錯、評價、服務等方面機制進行深化改革,進一步培養好人才,讓人才根系更加發達。完善人才戰略布局,要廣開門路引才、不拘一格用才、齊心協力聚才。更為關鍵的是轉變觀念、深化改革、創新機制,構建有利于人才培養、評價、流動、激勵、引進、保障的機制。比如,我省“人才振興60條”政策措施,就是要通過精準引育各類優秀人才,健全和完善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體系。用好這一政策,讓人才資源的開發、調配、利用與建設“六個龍江”、推進“八個振興”匹配,對龍江高質量振興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需要建立更加公平公正、開放包容、鼓勵創新的人才發展通道和制度環境。在人才管理模式上要柔性管理,主動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松綁,善于運用市場手段配置人才資源,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靈活運用好剛性引進和柔性引進兩種引才途徑,引進各類優秀人才。
(作者單位:黑龍江工程學院,本文為省經濟社會發展重點研究課題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