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淑萍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只有選好用好這個第一資源,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加快建立人才資源競爭優勢,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才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把人才資源開發利用放在突出位置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對于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目標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才資源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第一資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顯,也對培養更高層次的人才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
要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把人才作為核心競爭力來抓,把人才資源的開發利用放在突出位置上,把握住人才這一戰略性資源的特點,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布局,將人才隊伍建設納入長久發展規劃,以人才優勢厚植創新優勢、科技優勢、產業優勢,以人才發展贏得機遇、贏得競爭、贏得未來。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堅定實施人才強省戰略,為創新發展增添活力,為振興發展增添實力,為推動龍江高質量發展、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提供堅強人才保證。
完善人才發展政策體系
人才是發展之本,海納百川聚人才。良鳥擇木而棲,梧桐不栽,鳳凰難來。抓好人才工作要在“活”和“精”上做文章。要解放思想建立靈活的人才體制機制,敢于打破束縛人才發展的桎梏,進一步深化引人用人改革創新舉措,解決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的問題。
推進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迫切需要創新人才政策,建強人才隊伍,激發人才活力,為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我省要認真研究人才發展的規律,厘清“引才、選才、育才、用才、聚才”各環節的關系,構建包括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激勵、評價、服務等制度在內的配套政策措施,做好各項人才政策的銜接,打好人才政策“組合拳”,形成人才政策的合力,形成相互協調、相互補充的聯動政策體系。應依托我省“人才振興60條”政策,聚焦用人主體、產業發展和人才需求,突出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導向,制定精準的人才政策,強化政策的針對性,增強政策的有效性。
搭建事業平臺匯聚人才
人才因事業而聚,事業因人才而興。人才和事業相生相長、相互促進。人才是干事創業的第一資源,誰得到了這一資源,用好了這一資源,就能在發展中搶占先機,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只有搭建好人才干事創業的平臺,使人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展才華、大顯身手,進而不斷激發其實現價值、貢獻社會的自豪感和榮譽感,才能充分發揮人才第一資源的效能。以事業取人、靠事業留人、用事業成人,凸顯了人才的主體地位,是激發人才活力最根本、最有效的選擇。我省推進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高質量構建“4567”現代產業體系,對各方面優秀人才的需求顯得尤為突出,迫切需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更需要掌握核心技術和產品開發的創新人才。要以開放的胸襟吸引人才,讓各類人才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事業能出彩,讓更多智慧資源、創新要素匯聚龍江大地、助力振興發展,吸引更多龍江籍的優秀人才回到家鄉、共謀振興發展大業,讓龍江成為天下英才的筑夢之地、圓夢之地。
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
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環境不好,則人才散、事業衰。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是人才資源得以聚集的重要原因,而“筑巢引鳳”是人才工作的關鍵。因此,要大力吸引人才,在完善以基礎設施建設和條件為主的硬件環境的同時,更要建立起有利于人才發展成長的軟環境,以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吸引人才。積極營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識、求賢若渴的社會環境,營造鼓勵創新、尊重創造的良好社會氛圍,打造良好人才生態環境,在全社會形成人人尊敬人才、人人渴望成才、人人熱愛人才的良好氛圍。
我省應抓住新一輪東北振興的契機,采取多方面的措施,積極營造引才留才用才的優良軟環境。加大人才政策的突破力度,在人才安居保障、落實人才自主權、優化人才服務等方面大膽突破,為人才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搭建干事創業的平臺成就人才,營造拴心留人的環境集聚人才,激發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作者系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