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陽陽
“培養的實習生剛上手就流失,企業實在沒精力反復投入”“新能源汽車維修人才懂技術又會實操的太少,我們求賢若渴”“希望能和學校共建訂單班,讓學生畢業就能直接上崗”……日前,破解用工難“政校企”對接會在哈爾濱舉行,省營商環境局與省教育廳聯合搭建“面對面、零距離”對接平臺,匯聚企業、職業院校、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教學指導委員會及行業協會代表,共商產教融合長效機制。
此次對接會直指龍江人才市場核心堵點。馬迭爾集團正處于轉型關鍵期,急需食品研發、質量安全、合規管理等領域人才;哈爾濱通易拍賣、春華秋實等企業面臨專業人才短缺、應屆生實操能力不足、人才流動率高的問題;哈爾濱博凱汽車、申沃食品等企業急需新能源維修、食品加工等技能型人才,且面臨“招不到熟手、留不住能手”的困境。
“職業教育的根基在產業,必須與企業需求同頻共振。”省教育廳職教處副處長張樹艦表示,此次會議既要搭建產教融合平臺,拓寬學生就業與實訓出口,也要為企業提供用工保障,更要建立長效溝通機制,避免“一次性對接”。
會上,各方圍繞“怎樣把課堂搬進車間、把崗位預置成課程”等合作模式展開頭腦風暴:申沃食品提出“訂單班+實訓基地”方案——企業把生產線直接嵌入校園,學生入學即入職、課程即工單,畢業前簽訂兩年服務協議;哈爾濱極地公園打出“文旅+科教”組合拳,呼吁聯合開設“海洋動物保育師”“極地新媒體運營官”兩個微專業,填補東北寒地主題樂園復合型人才缺口;黑龍江省誠信建設促進會聚焦信用管理師等新興職業,梳理崗位缺口,為院校設置信用管理相關專業提供數據支撐,共同推動校企共建培養體系。同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教學指導委員會將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系統整合校內專業、師資、實訓基地等資源,與行業協會、商會建立常態化對接機制,精準掌握企業用工動態,實現畢業生“點對點”直送崗位、企業“訂單式”用工承接,為龍江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院校代表也積極回應企業需求。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副院長于萬輝介紹,學校聚焦黑龍江省“4567”現代化產業體系,與300余家企業合作,2025屆畢業生通過校企合作渠道就業占比達41%,還將開發虛擬仿真實訓系統覆蓋工科專業。黑龍江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張衛波表示,學院牽頭成立全國冰雪旅游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愿為企業定制化培養旅游、康養等專業人才。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立足龍江獨有的滿族、朝鮮族、赫哲族等民族文化富礦,打造民族表演、冰雪旅游等特色專業,為我省旅游業發展輸送大量技能人才。黑龍江建筑職業學院創新推行“2+1”培養模式——兩年在校系統學習專業理論與技能、一年深入企業頂崗實戰,把課堂搬到工地、把項目引入課堂,讓學生提前半年甚至一年熟悉崗位流程,實現“畢業即帶崗、入職即上手”。
“今天的會議是‘政校企’協同發力的新起點。”省營商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企業用工成本問題,提出要實施大規模技能提升培訓行動,推動“政校企”技能人才聯合培養,降低用工成本。因此,推動政校企合作常態化,把企業“用工清單”轉化為院校“培養菜單”勢在必行。希望各方代表深化合作、同心協力、同向發力,為黑龍江全方位振興注入人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