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長林與隊員擊掌慶祝。陶鋼攝
□本報記者 楊鐳
一支由齊齊哈爾市第一中學學生組成的黑龍江U18男排“學生軍”,在業(yè)余教練包長林的帶領下,在一眾專業(yè)隊中殺出重圍,獲得第四名的佳績,上演了十五運會最動人的勵志故事。
16日,十五運會男子排球U18年齡組最后一個比賽日,包長林向記者講述了他與這支隊伍20年來的點點滴滴。
“2005年6月5日”,包長林說出這個日期時沒有經過記憶回放,而是脫口而出,顯然,齊齊哈爾市第一中學男排成立的日子早已成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
包長林原本是一名專業(yè)排球運動員,退役后被分配到齊市某銀行工作。業(yè)余時間,放不下排球的他到一些學校義務教孩子們打球。隨著他帶的孩子在當?shù)卮虺隽艘恍┏煽兒兔麣猓R齊哈爾市第一中學在2005年找到他,成立了校排球隊。包長林仍然是利用業(yè)余時間到學校帶隊伍,并且仍然是義務帶隊,沒有工資,至今也是如此。
雖然是義務帶隊,但包長林完全不是以“玩票”的心態(tài),而是一心一意想把隊伍帶出成績。而學校對這支隊伍也非常支持。“開始,學校沒有什么訓練條件。我們這支隊伍成立后,學校逐漸幫我們提供了基本的訓練條件。更主要的是,2007年,學校向上級部門爭取了排球方向的特長生招生名額,并且逐年增加。這樣,我們就有了更廣闊的選材范圍,能夠更容易地把發(fā)現(xiàn)的好苗子招進學校。這對隊伍后來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包長林說。
也是在2007年,齊齊哈爾一中男排首次拿到了全省冠軍。直到今天,包長林都沒有讓全省冠軍的榮譽被別人奪去過。
雖然身份上屬于業(yè)余教練,但畢竟是專業(yè)運動員出身,就讀于哈爾濱體育學院期間又學習過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包長林的執(zhí)教水平絕對是專業(yè)的。除此之外,他在管理隊伍方面也有自己的“路子”,那就是幫助隊員們從內心里建立起團隊精神和努力向上的追求。
包長林說,在四分之一決賽打河南隊之前,他選取了小組賽打得最差的兩局比賽的錄像,讓全隊觀看。“球隊小組出線了,進八強實際已經是完成了參賽目標。在這個大家都挺高興的時候,看打得最差時候的視頻,一是給這些孩子降降溫,也是刺激他們認真總結暴露出來的問題。”包長林說,“這也是我的帶隊方法之一。這個法子來自孩子們學習時用的‘錯題本’,把之前做錯的題抄下來反復總結,才能避免以后犯相同錯誤。”
在隊伍團結方面,包長林說,全隊幾十個血氣方剛的大小伙子,長期在一起,磕磕碰碰是難免的。尤其在訓練中都是想打好球,就容易出現(xiàn)互相指責的情況,甚至在安排對抗訓練的時候也會故意通過分組讓他們打出火氣,這樣才有接近實戰(zhàn)的訓練效果。“爭論可以有,但是絕對不能發(fā)展成矛盾,尤其對排球這樣的集體項目來說,隊伍團結是取得好成績的必要前提。所以對這樣的磕磕碰碰,我們在訓練后會第一時間就解決掉。”包長林說。
和絕大多數(shù)優(yōu)秀教練一樣,包長林的執(zhí)教原則是在場上必須嚴格要求,在場下和隊員打成一片。他甚至會對這些比他小將近40歲的小隊員說:“下了訓練場你管我叫大哥都行,但上了場,一切就必須聽我的,沒有任何商量余地。”在包長林的堅持下,他與他帶過的歷屆隊員都建立起“場上如師如父,場下如親如友”的關系。
作為“學生軍”,孩子們每天既要上課又要訓練,放松的時候不多。尤其是隊中不少孩子是從周邊鄉(xiāng)鎮(zhèn)招來的,節(jié)日假期來不及回家。這樣的時候,包長林就會把隊員們叫到家里一起過節(jié),吃烤肉,吃火鍋。幾十個1米90多、2米多的大小伙子,都處在最能吃的歲數(shù)。要讓孩子們都吃飽吃好吃開心,就得花上大幾千元。但能讓大家開心,又能增進全隊團結,包長林說,自己樂在其中。
“我們這樣一支‘學生軍’,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沒有學校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學校,包括教育局、體育局的歷任領導都已經在能力范圍內給了我們最大支持,比如說招生政策上的傾斜,再比如說學校把排球隊的孩子都分進最好的班級,配備最好的師資力量,讓他們的學習成績也能提高,畢竟體育生考好大學也是有分數(shù)要求的。”包長林告訴記者。
包長林表示,球隊這次的表現(xiàn)已經得到了包括省市領導、國家隊主教練海寧以及全國球迷的關注和好評,這也是之前沒有想到的。“感謝大家的支持和喜愛,當然我們也希望能夠獲得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支持和幫助,讓隊員們擁有更好的訓練條件,創(chuàng)造更好的成績,擁有更好的未來。”包長林最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