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鵬
“三全育人”理念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和行動框架。持續深化“三全育人”教育改革,將全員、全方位、全過程思維貫穿創新創業教育始終,推動構建新型創新創業教育機制,不僅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因此,高校應積極探索“三全育人”理念引領下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路徑,在新時代人才培育工作中充分展現高校擔當,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滿足社會發展需要中強化主體作為。
全員協作,構建全員協同工作機制。“三全育人”理念引領下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應積極構建一個更為開放、協同、高效的全員參與的教育格局,依托各方主體的積極響應和聯動配合,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長效化、系統化推進提供堅實保障。基于協同作戰思維,凝聚隊伍合力。各方應加快進行資源重構和系統集成,構建家校社職能互補、有效鏈接、協同作戰的一體化工作格局。一是職能部門充分發揮規劃設計、政策制定、資源保障、財政支持、監督評價等職能優勢,制定基于“三全育人”的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文件、實施方案等,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有效運行提供方向指引和指導保障;搭建高校與企業、高校與社會的共話平臺,為協調各方利益訴求、保障各方權益、強化資源的精準對接提供宏觀保障和科學指導,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二是高校發揮主導作用,積極優化管理體系,完善頂層規劃與設計,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制度框架、管理規范,協調好各主體、各部門之間的職權分工和利益關系,全方位統領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系統改革。同時,高校應以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現實短板作為重要突破口,應用評價考核手段,將各參與主體的工作成果與績效考核相掛鉤,調動各主體的工作積極性,為“畫好同心圓”協同發力。三是發揮校外力量這一“利刃”作用,打破體制機制壁壘,積極促成高校與企業、行業、協會及其他社會組織間的合作,通過搭建專門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設立專項基金、開放共享實驗設備及儀器等為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實踐鍛煉創造更為優質的環境和條件,由優秀項目團隊、行業專家、領域內知名學者等組成的校外指導團隊的全程參與、全程指導,為有效提升學校教育的適應性、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針對性和人才培養工作的實效性貢獻專業智慧和信息服務。四是家庭力量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高校與學生家長建立快捷、高效的互動溝通機制,為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提供更為內在的情感支持。
全過程育人,構建全過程支持體系。“三全育人”理念指引下的創新創業教育應緊扣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學生的成長發展規律,給予其針對性的教育供給和教學指導,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時俱進、因勢而新。因此,高校應以學生的成長發展為核心,完善全程化、連續性的創新創業教育支持體系,助力學生創業素養的全面躍升。全過程領航,全程式教育。其一,啟航奠基階段做好教育啟蒙。入學初期,高校應充分利用“新生第一課”、入學典禮、新生見面會等多種教育契機開展創新創業啟蒙教育,引入創新創業教育相關的理論、政策、形勢、專業前景、就業方向、行業預期等,有效提升學生對所選專業的認知度。同步推進入學新生的調研分析工作,利用問卷調查、心理統測、課堂觀察等手段了解新生的專業傾向、背景資料、職業規劃、心理素質、成長需求等,為后期針對性教育供給提供決策支持。同時,鼓勵、引導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相關的社團組織活動,培養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團隊協作能力,為日后創新創業實踐奠定基礎。其二,教育領航階段深化專業教育。大一下學期和大二、大三上學期是學生深耕專業素養、強化知識儲備、提升專業技能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應以課程教學為核心,聚焦戰略發展需要、市場前沿、學生發展需要等進行系統謀劃,構建囊括創新創業教育基礎理論課程、實踐課程、培訓課程等多級多層課程體系,同時以SYB創業培訓、MIT創業課程實驗、慕課線上教育等多元化手段為支撐,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吸引力,為促進學生知識內化、行為外化奠定基礎。其三,教育護航階段強化教育支持。大三下學期、大四階段是青年學生的關鍵期,高校應協同各主體做好教育保障與教育指導,如就業指導、創業咨詢、政策宣傳等,為學生提供適切的道路指引,助力學生順利實現創業擇業。
全方位育人,構建全方位護航機制。全方位育人,強調對學生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養目標的全面培育,助力學生全面發展。立足“三全育人”視域的創新創業教育,應構建全方位育人網絡,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廣延、泛在的教育支持與教育保障。聚焦素養培育,促知行合一;顯隱結合,全效防護。高校、社會力量、政府等應強化資源統籌,推動校內外實踐平臺的搭建。舉辦經驗分享會、線上線下就業指導活動、面對面咨詢服務等,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素養;舉辦創新創業文化節、主題宣傳活動月等文化活動,營造濃郁的創新創業教育氛圍;設立創新創業基金和專項獎勵補貼,促成優質項目的孵化、轉化,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踴躍實踐;構建校企聯合、校校融合、校地協同融合機制,共建大學生創意產業園、科技園、創客空間、孵化基地等,為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搭建平臺;組建雙師督導小組,為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提供咨詢指導、代辦服務、信息服務,以優質服務激活眾創活力;改革評價體系,凸顯過程評價,將學生的創新創業成果納入評價考核范疇,起到強保障、促活力的作用;實施彈性學制管理,支持學生保留學籍參與創新創業實踐,建立創新創業學分轉換機制,強化多元支持。
(作者單位:武昌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