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孫銘陽)在13日舉行的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新聞發布會上,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韓雪松回答記者提問。
韓雪松說,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黑龍江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對建設更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和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分別作了專章部署,體現了省委把轉方式調結構作為振興發展重中之重,對奮力推進產業振興、科教振興的高度重視,釋放了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全面推進高質量振興發展的強烈信號。
關于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韓雪松說,現代化產業體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基礎,是高質量振興發展的重要支撐。黑龍江有雄厚的產業基礎,振興發展的根基在實體經濟、方向是產業升級。《建議》把“奮力推進產業振興,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建設更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擺在“十二個奮力推進”重點任務的首位,明確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一是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建議》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產業,力爭四個新引擎產業總規模達到一萬億元,這將對高質量振興發展形成強力支撐。
二是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建議》提出打造新興支柱產業,發展壯大高端裝備、航空航天、新材料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北方制造基地和大型大馬力高端智能農機裝備先導區,建好建強國家重型裝備生產制造基地,加快培育具身智能、氫能、腦機接口、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新的經濟增長點,力爭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裝備、智能農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總規模達到五千億元,這將構筑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搶占先機,贏得主動,促進我省經濟加快轉方式調結構。
三是優化提升傳統產業。《建議》提出促進傳統產業鏈條從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發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建好建強國家重要能源及原材料基地,力爭能源、化工、食品、醫藥、汽車、輕工等傳統優勢產業總規模突破一萬億元,這將積極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釋放更大發展動能。
四是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建議》提出實施服務業擴能提質行動,推進科技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電子商務、現代金融、檢驗檢測、服務型制造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促進健康、醫療、養老、育幼、文化、旅游、體育、家政、物業等生活性服務業高品質、多樣化、便利化發展,力爭信息服務、現代物流、現代金融、服務型制造、旅游康養、養老托育、文化娛樂等服務業總規模達到八千億元,這將加快促進經濟生態重塑優化,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打開經濟增長的新空間新市場。
五是加快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議》提出加強基礎設施統籌規劃,適度超前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完善現代化綜合交通、能源、水利基礎設施體系,這將更好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協同融合、安全高效發展,發揮更強支撐保障作用。
關于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面,韓雪松說,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黑龍江作為科教資源大省,在創新發展上有基礎、有優勢,大有可為、大有作為。《建議》提出,推動高質量振興發展必須把基點放在創新上,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一是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建議》提出推動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突破,構建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產業化的創新鏈條,產出更多標志性原創成果等措施,這將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更多源頭活水。
二是加快建設高能級重大創新平臺。《建議》提出創建國家實驗室基地群,謀劃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爭創更多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創新平臺,布局建設省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等省級創新平臺,加快科學大模型建設應用等舉措,這將更好賦能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三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建議》提出實施高校、科研院所、重點企業科技成果產業化行動,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創新創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特別是部署實施“人工智能+”行動,開展人工智能全社會通識教育,全方位賦能千行百業,這將有力推動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加速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四是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機制。《建議》提出建立健全一體推進協調機制,圍繞國家戰略需求、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協同育人,培育拔尖創新人才,促進人才交流、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等舉措,這將體系化推進新質生產力加快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