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穆棱市麻紡產業融合試點作為全省唯一,入選全國首批質量認證服務強企強鏈強縣融合試點名單;
10月,該市麻紡織產業集聚區作為全省唯一,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2025年度紡織服裝特色產業集聚區重點培育名單(第一批)》;
同樣是10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2024-2025城市營商環境創新報告》,該市培育新興產業的典型經驗做法入選“縣域營商環境年度創新十大案例”,系東北部地區唯一入選案例。
牡丹江市穆棱市作為黑龍江省的一個邊境縣級市,歷史上缺乏亞麻產業基礎。面對區位優勢不明顯、產業基礎薄弱等挑戰,穆棱市通過“四維驅動”構建服務體系,實現了亞麻產業從“從無到有”到“全國單體第一”的跨越式發展。十年間,已集聚產業鏈企業17家,紡紗規模達7.4萬錠,占全國亞麻紡紗總量的10%,成為全國亞麻紡紗單體規模最大的城市,被譽為“全國亞麻紡紗第一城”。

穆棱被稱為“全國亞麻紡紗第一城”
戰略驅動,推進麻紡產業“集群成勢”
穆棱市從戰略層面進行系統規劃布局,將亞麻產業確立為立市主導產業。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掛帥,將麻紡織產業融合試點作為高質量發展“關鍵抓手”。成立了亞麻產業推進辦公室,編制全市亞麻產業發展規劃,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管理。建立了“市級領導包聯+部門專班推進+企業主體落實”三級聯動機制,每月召開調度會跟蹤進展,及時破解產業鏈協同、認證服務落地等環節問題。采取“以商招商”模式,借助已落戶企業資源吸引產業鏈企業集聚。2015年成功引進首家亞麻紡織企業——龍穆亞麻公司后,憑借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服務保障,陸續吸引多家產業鏈關聯企業落地,形成“引進一個、帶動一批”的良性發展格局。
生態驅動,支撐麻紡產業“迭代升級”
穆棱市注重構建良性循環的產業生態,推動亞麻產業集群化發展。補鏈強鏈完善生態:向前延伸打麻、種植等原料端產業鏈條,向后延伸亞麻布后整理、亞麻制成品等產業鏈條,相繼招引紡紗、織布、打麻、漢麻種植、后整理、印染前處理、家紡制成品等企業落戶,形成完整產業鏈。引導各企業實行產品差異化戰略,使各企業優勢互補、抱團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提升產業鏈整體競爭力。啟動實施數字賦能計劃,通過技術迭代、設備升級,引領當地麻紡產業向產品終端化、原料本地化、產業規模化發展。新東茂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引進國外先進數控生產設備,建設年產3萬錠亞麻紡紗項目,成為我國北方地區生產規模最大的數字化麻紡企業。
要素驅動,保障麻紡產業“轉型升級”
穆棱市通過精準的政策和服務,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撐。為提升競爭力,組建“麻紡產業認證服務小組”,為3家企業提供管理體系及碳足跡認證“一對一”輔導,開展碳足跡認證專項培訓,覆蓋全部17家企業,增強了企業質量管控與綠色發展能力。打造亞麻產業園區,按照企業“拎包入住”標準建設,配套完善基礎設施。政府先期建設廠房及辦公樓,企業采用分期付款、以租代購等方式入駐,降低了企業初始投資成本。加強人才與科技雙支撐,建設教育中心,成為集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為一體的人力資源培訓基地。與北京林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等高校聯合建立產學研培訓中心,為園區企業搭建用工、培訓和研發平臺。

政銀企對接會
治理驅動,賦能麻紡產業成為“穆棱方案”
穆棱市將數字化治理融入產業服務與城市管理,提升整體運行效率。構建了全域感知網,接入4000余路高低點視頻資源,實現多場景復用、多行業共享,為產業服務提供數據支撐。以質量認證為紐帶串聯全產業鏈,整合上游亞麻種植、中游紡紗織布、下游服裝家紡資源,推動核心企業與配套企業建立質量協同機制,實現全流程質量可追溯。設立“穆棱企業家日”,配套“雙周下午茶”“季度會商會”機制,實現政商溝通聯系“零距離”;同步推行“一對一”包聯,變“政府端菜”為“企業點菜”,通過“明白卡”“政策大禮包”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幫助申請各類補助資金超千萬元,切實打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
(圖片由黑龍江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提供)
記者:曲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