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 本報記者 潘宏宇
雙鴨山,我省四大煤城之一,曾經典型的“一煤獨大”資源型城市,煤炭產業在其經濟發展中占據主導地位。近年來,雙鴨山市積極探索資源型向生態型城市轉型之路,破解發展與環境難題。

翡翠湖秋韻。圖片由雙鴨山市委宣傳部提供
清風吹新綠、碧水映藍天、城市更宜居、生活更幸福,這是“十四五”期間雙鴨山交出的一份生態環境保護“成績單”。
碧色湖水映連天,碧波蕩漾的翡翠湖如同一顆碩大的藍寶石,鑲嵌在蒼山翠嶺之間,藍綠色的湖水在陽光的照射下如詩如畫、如夢如幻。誰能想到這一汪碧藍湖水的前身竟是一座廢棄頁巖礦坑。
“以前這里就是一個挖完礦的廢棄大坑,巖石裸露,一池污水又黃又臟,哪有人沒事來這里呀!現在變化可太大了,你看這翡翠湖碧綠碧綠的,多好看啊,沒事的時候帶孩子來這走走,拍拍照片,感覺特別好,空氣也清新!”讓寶清縣居民感到由衷開心的是,如今的翡翠湖已變成家鄉的一張新名片,吸引著八方游客前來打卡。
據了解,翡翠湖的前身由于多年違規開采造成山體裸露,表層植被被嚴重破壞,邊坡底部形成采坑,而采坑剝離的固體廢棄物堆放占用了大量土地,地質環境受到了嚴重破壞。為了營造健康宜居的生活環境,寶清縣毅然決然進行問題整改。在整改過程中,發現礦坑區域內水體受礦物質影響,呈現出藍寶石般的色彩,對此,寶清縣創新思路、因地制宜,經過礦山生態修復后重新設計,這里便成為了全省首家立足于“礦上遺存文化”建設的礦山生態衍生項目改造的成功案例。
優美的生態環境是基本的民生需求,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笆奈濉币詠?,雙鴨山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錨定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標,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擦亮綠色發展底色。
宜居宜業的生態環境,讓人們感到愜意與幸福。蔚藍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滿目的綠樹,生態越來越好、環境越來越美,不僅是群眾的共同感受,更有實實在在的數據作佐證。
與藍相依,清風漫卷白云飛。通過持續優化空氣質量,雙鴨山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連續四年穩定在95%以上,PM2.5平均濃度控制在26微克/立方米,各項指標均位居全省前列。大氣環境六項指標中,三項指標優于國家一級標準,三項指標優于國家二級標準。聚焦重點行業綠色轉型,累計投入資金超3.2億元,完成11個鋼鐵、焦化、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項目,有效推動重點領域污染物減排;改造或淘汰65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12臺,淘汰燃煤小鍋爐100余臺,從產業端減少污染排放。加強燃煤污染源頭管控,全面啟動散煤污染治理,累計削減散煤40.05萬噸,超額完成既定目標,累計減排顆粒物14000噸、二氧化硫2800噸、氮氧化物2000噸,有效降低燃煤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與水相隨,碧水清流常滋潤。水環境質量全面達標,全市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66.7%,劣V類水體實現“清零”,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市區建成區和縣城城區內黑臭水體基本消除,水環境質量達到“十四五”國家考核目標。治污基礎設施提質,新建改造污水管網超400公里,城鎮污水處理率提升至96%,省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覆蓋率達100%。開展重點污染物減排工程,累計削減化學需氧量1786噸、氨氮污染物239噸。全市完成508個入河排污口全覆蓋排查溯源,整治率達99.8%,構建起全域污水收集處理閉環體系。流域生態修復增效,實施安邦河生態修復人工濕地、寶清縣撓力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等重點工程,修復河湖生態緩沖帶55.42公里,建設人工濕地1531.4畝,開展幸福河湖創建,寶石河典型范例入選中國河湖年鑒,全域流域生態功能得到顯著增強。
“十四五”期間,雙鴨山市連續6年在省級污染防治考核中位列優秀等次,在全省率先完成環評與排污許可“兩證合一”審批改革,饒河縣被評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市生態環境局榮獲2024年度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先進集體。
藍天常在、碧水長流,而今已成為美麗雙鴨山的生態底色,見證著城市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享受著觸手可及的綠色福利,雙鴨山人民群眾的生態幸福感和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同感正日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