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整的農村公路。
□文/攝 本報記者 吳利紅
“十四五”以來,全省累計建設農村公路2.2萬公里,全省鄉鎮和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率100%。目前,黑龍江省農村公路總里程12.37萬公里,占公路總里程73%,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率達100%。全省累計創建“四好農村路”國家級示范縣12個,省級示范縣30個,為龍江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交通保障。
我省以“四好農村路”為代表的農村公路,縱橫交織、四通八達,如千條玉帶連城鄉,帶動鄉村整體面貌發生巨變,成為農民家門口的致富路、幸福路、振興路……
日前,記者來到了“四好農村路”國家級示范縣同江市,訪村戶、進合作社、入企業……親身感受“四好農村路”帶給農民生活的變化,給企業帶來的效益。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同江市三村鎮三村村的綠園采摘基地。基地內一排排葡萄架下,串串綠色的葡萄長勢飽滿,粒大肉厚;藍莓果黑黝黝的惹人喜愛,沉甸甸的果子把藍莓枝子壓“彎”了。“現在村路修得可好了,都是平坦暢通的水泥路,十五六分鐘水果就能運到商超,水果不但沒有壓損,上面的露珠還在呢,很新鮮。”三村村的農民技術員王澤軍說。
“十四五”期間,同江市完成建設農村公路23條,共155.2公里。一條條村路修好之后,三村鎮的水果快速運往同江市,帶回來真金白銀,去年采摘基地讓三村村農民人均增收2800元。
在街津口赫哲族鄉衛國村四季種植的智能溫室大棚內,紅色的草莓、深綠的黃瓜、翠綠的小生菜,一片生機盎然。村民高金玲說,一早就和村里鄰居們一起采摘草莓、黃瓜、生菜和香菜等,打包后,三十分鐘就能運到市里的超市,新鮮上架,中午就能端上同江百姓的餐桌。
路通暢了,衛國村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產業,投資建設的智能溫室大棚里種植茼蒿、生菜、草莓、藍莓等10多種果蔬,通過進商超和游客采摘等方式進行銷售。2024年,衛國村棚室產業帶動村集體增收12.7萬元。今年預計年接待游客3000人次,預計增收15萬元。
農村路的暢通,企業落戶村里,讓不少農民在家門口就可打工賺錢,增加收入。
位于三村村的同江市鑫祥木業加工廠內,工人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著,加工的牙簽、衛生筷子等產品順著傳輸帶運送到打包車間,打包后裝車運往指定地點,這些產品銷往日本、韓國等國家。
走在同江鎮永勝村的村路上,水泥路面的村路兩側種上了鮮花,路邊溝進行了修建。不時看到三五老人聚在一起閑聊。今年78歲的張養常老人說,過去村路“晴天一身灰,下雨一腳泥。”去市里打怵,道路顛簸不說,還不好走。這幾年村路變成水泥路了,都修到家門口了,從村里坐車到同江市里就十多分鐘,路修得平坦寬敞,坐在車上也不顛簸了。永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梁彥忠說,這兩年村路修得好,不僅給外出就醫、求學、打工的農民提供了方便,也讓農民的收入增加了。
目前,我省農村公路路網建設蹄疾步穩,各地做優“美麗農村路”品牌,一條條鄉風文明路、紅色旅游路、生態宜居路、產業興旺路建成,推動更多地方實現了“因路而興”“因路而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