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開放看黑龍江,開放前沿牡丹江。開放是牡丹江最鮮明特點、最顯著標識,也是最大的比較優勢。牡丹江市是全國沿邊開放最早的區域,擁有綏芬河公路、綏芬河鐵路、東寧公路、牡丹江航空4個國家一類口岸,自貿區、綜保區、互貿區等重大開放平臺12個,口岸過貨量占全省2/3左右,非油貿易額連續33年居全省首位。
但口岸和平臺主要集中在綏芬河市、東寧市,牡丹江中心城區缺少口岸功能,口岸與內陸聯動發展不充分,產品出口和進口資源落地加工能力偏弱,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不強。
對此,牡丹江市堅持解放思想、強化開放意識,創新“岸城融合 一體聯動”外貿發展模式,推動保稅物流中心與綏東口岸協同運作,提升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和區域大通關效率,推動外貿擴量提質,爭當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排頭兵。
思想破冰引領,加快推動開放平臺建設
牡丹江市堅持把解放思想作為擴大對外開放的“金鑰匙”,扛穩扛牢守國門、促發展的責任擔當,將抓實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作為提高領導干部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途徑,深入實施理論學習質效提升行動,打造“解放思想、破冰領航”學習品牌,推動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
以“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全市上下認識到,構建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開放平臺是重要載體。必須以深層次的改革創新集聚資源要素,先試先行推動口岸功能內移。
扎實開展調查研究。牡丹江通過對貿易類企業進行實地踏查、座談交流,精準剖析企業出口難、出口慢問題,探討岸城聯動對企業進出口的利好;與海關監管部門充分溝通,圍繞口岸功能要素、必要設施建設、貨物監管條件要求等情況進行深入探討,為口岸功能內移提供可行性支撐。
積極轉化智庫咨詢成果。實現思想破冰,必須拓寬視野、提升境界。牡丹江市立足開放優勢,邀請智庫專家到綏芬河、東寧口岸調研,在物流通道建設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幫助口岸城市構建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積極轉化問題查擺成果。組織各級中心組成員將學案例、找差距與補短板、促振興有機結合,同步部署案例研討與問題查擺工作,形成“以學促改、以改促學、改學聯動”模式。加大指導力度,幫助各地各單位找準思想不解放、工作難落實、發展受阻礙的具體表現和思想根源,全力整改“發揮沿邊開放樞紐作用不到位”和“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不深入,引領產業發展能力不足”等問題480項。對重點部門整改進展進行全程跟蹤問效,定期形成專項報告,為牽頭領導科學決策提供參考,切實把整改成效轉化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牡丹江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物流中心
堅持問題導向,推動岸城融合一體聯動
今年5月14日,深化牡丹江市岸城融合一體聯動暨牡丹江保稅物流中心與綏東口岸協同運作啟動儀式在牡丹江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物流中心舉行。
堅持問題導向,通過實施岸城融合、一體聯動,有效提高口岸通關效率、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牡丹江市加快推動開放平臺建設,以高能級平臺促進高水平開放,真正把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依托綏芬河公路、鐵路口岸、東寧公路口岸、牡丹江航空口岸和牡丹江保稅物流中心的聯動,實現口岸向腹地延伸,進一步提升區域一體化水平,著力提升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和區域大通關效率,使牡丹江逐步成為東北亞地區的重要連接點,形成集約、高效、安全、可持續發展的多式聯運物流通道。
載體平臺共建。創新“邊申、邊建、邊招”思路,投資5.3億元建設保稅物流中心(B型),保稅倉儲、跨境電商等外向服務類業務不斷拓展,保稅倉儲業務累計實現30余萬噸、進出區貨物總值20億元,為口岸功能內移夯實基礎。
開放成果共享。梳理各地自貿試驗區投資改革、貿易轉型升級、金融開放創新等領域成果,整理可復制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247項,篩選出適配經驗成果118項用于開發區建設,創新開展互訪對接、信息交接、規則連接、機制銜接,促進牡丹江與綏芬河、穆棱、東寧自貿協同發展、成果共用共享。
扛起新使命,奮力譜寫開放新篇章
為推動全市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牡丹江市堅持深入謀劃,切實增強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
牡丹江市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強與東部沿海和京津冀的聯系,加快建設“區域化”商貿物流和多式聯運設施基礎,打造東北東部地區陸海通道戰略支點、牡丹江樞紐經濟發展動力引擎,把資源優勢、生態優勢、科研優勢、產業優勢、區位優勢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開放發展奮楫者先,爭當排頭勇進者勝。下一步,牡丹江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進一步增強前沿意識、開放意識,在開放平臺建設上取得新突破。通過落實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加快協同發展先導區建設,做大互市貿易、跨境電商規模,讓牡丹江成為“開放龍江”最靚麗的名片。
記者:劉曉云;攝影:劉曉云;視頻:劉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