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維欣 本報記者 董新英
近年來,明水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從建平臺、強隊伍、抓活動著手,開展各類聚民心、惠民生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用文明浸潤鄉土、以文化滋養鄉情,持續營造向上向美的濃厚社會氛圍。不斷凝聚鄉村治理向心力,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讓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煥發新活力,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美起來
從環境改變開始
走進明水縣永興鎮躍進村,一眼望去,只見筆直的水泥路寬闊平坦,農家小院干凈整潔,垃圾回收箱整齊劃一,樹木花草錯落有致。
明水縣明水鎮將一幅幅生動形象的彩色圖畫繪制在墻面上,別具一格的文化墻讓原本單調的墻體靈動起來,為村莊提升了“顏值”,為鄉村振興增添了美麗“底色”。
“人居環境整治讓村內垃圾亂堆亂放的現象變少了,街道也干凈了,臭氣熏天的垃圾堆放點變成了有花草涼亭、健身器械的小廣場,晚飯后大家可以去廣場扭秧歌、跳跳舞、健健身,別提有多開心了。”躍進村村民陳曉艷笑著說。
明水縣緊緊圍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這一總目標,聚焦鄉村環境整治難題,從點上示范向面上推開,各鄉鎮街道形成領導帶頭、干部駐村、人人參與、村村爭先的良好氛圍,全力開展人居環境集中整治攻堅行動,著力打造生態宜居的農村新環境,讓鄉村環境“凈起來、綠起來、美起來”,讓文明新風落得更實。
“時間銀行”里
存儲文明故事
明水縣現已建設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處,鄉級(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6處,村級(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11處,已達到全覆蓋。同時,建立縣、鄉、村、屯、戶五級網格實踐隊伍,實現精準化實踐、精細化管理、零距離服務的實踐模式,實現文明實踐網格全覆蓋,構建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上下貫通、全員聯動的文明實踐網格體系,有效推動文明實踐力量下沉,形成文明實踐的大矩陣,在推動鄉風文明建設、提升公民道德涵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上發揮巨大作用。
明水縣組織建立志愿者協會,不斷完善制度機制,打造“時間銀行”,構筑愛心循環系統,實現志愿服務雙向流通,通過時間存儲、服務回饋、愛心接力的形式,帶動全縣居民積極參與到“時間銀行”志愿服務中去,助推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與志愿服務可持續融合發展,推動明水縣志愿服務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社會化、常態化軌道。
志愿服務“品牌化”
文明觸角不斷延伸
走進明水縣繁榮鄉聯合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者們正在給老人們理發,老人們各個精神飽滿,屋里充滿歡聲笑語;身穿“紅馬甲”的志愿宣講團來到了明水鎮勤儉村,為村里的黨員、群眾帶來了接地氣的宣講活動,將黨的好政策傳遞到千家萬戶,志愿者們時常來送上愛心物資,收拾房屋,為孩子輔導功課……
截至2022年年末,該縣已建立上百支文明實踐“1+8+N”志愿服務隊伍,累計開展“愛心義剪·助老先行”“禮遇道德模范”“愛心助考”主題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881次,累計活動時長13.68萬小時。其中“愛心行動志愿服務隊”“愛心助考再出發志愿服務隊”“關愛殘障兒童我們在行動志愿服務隊”“我們一起奔小康志愿服務隊”等品牌志愿服務載體已經初現成效。
百姓在哪里,文明的觸角就延伸到哪里。一支支“紅馬甲”小分隊,一個個干凈整潔的村莊,一場場特色的活動,一張張百姓的笑臉就是明水縣文明觸角的延伸。明水縣將持續打造明水精神文明陣地,推動鄉風文明建設,鍛造志愿服務隊伍,推出百姓滿意的志愿服務主題活動,讓文明新風遍布明水小城,引領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