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龍江實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開好局起好步。”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為做好今年經濟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加快建設“六個龍江”、推進“八個振興”,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龍江實踐,要科學把握時與勢、辯證看待危與機,堅持守正創新,努力辦好自己的事,重塑龍江推陳出新、自我變革的新動力,穩中求進,加快現代化強省建設。
以解放思想推動現代化強省建設
一是統一思想、解放思想。茍新于事,必不循俗。推動現代化強省建設必須統一思想、解放思想,最大限度凝聚共識、形成思想合力。要突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跳出傳統思維定勢,跳出條條框框限制,敢于對標高標準,拿出敢于觸及更高目標的理念和擔當,更加精準地發現制約現代化的癥結,整合全域型、互補性資源,持續優化區域發展生態,拓展對外開放合作空間,創造性地解決各類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釋放龍江振興發展的新潛能、新活力。
二是融合發展、聚力攻堅。要堅持發展第一要務,推動全省優質“潛力股”都融入現代化強省建設的大局中,從相“加”階段邁向相“融”階段,增強龍江主導產業的全產業鏈協同配套,催化融合質變、放大一體效能、集聚合力攻堅,促進龍江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形成新興產業牽引與傳統產業支撐相協調的布局,構筑龍江集聚協同攻關、多鏈融合創新的后發趕超優勢。
三是集聚發展、蓄勢崛起。由“單槍匹馬”變“握指成拳”,應打造龍江先進制造業優勢產業集群,構筑龍江集群創新共同體的核心優勢,加速形成帶動能力強的百億級企業集群矩陣、千億級產業集群園區,種好“試驗田”、復制“試驗田”,筑牢實體經濟根基,充分釋放龍江集聚發展的強勁動能。
以改革創新推動現代化強省建設
一是推進“人才新政”。人才是現代化強省建設的第一資源,沒有人才優勢,就不可能有后發優勢。要在推進“人才新政”上深度破題,找準引才聚才的制度良方,創造人盡其才的制度環境,用好“龍江人才振興60條”,加快推進人盡其才、各展其能、脫穎而出的機制創新,破除束縛龍江創造活力的體制性障礙,著力解決高端人才偏少的問題,厚植匯聚國內外人才“制度沃土”。
二是開啟“營商新篇”。營商環境既是競爭力、又是生產力。要由被動接受向主動作為轉變,放下身段為企業當好“服務員”,對表對標、先行先試,以改革創新沖破阻力、釋放潛能。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同規則、同待遇,可預期、可信賴,降門檻、降費用,減環節、減時限,破障礙、筑坦途,持續激發龍江各類經濟主體活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構建同市場完全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制度體系。
三是重塑國企改革新動能。企業是龍江經濟的“中流砥柱”,改革創新尤需“踏石有印”的勇氣。要打破思想禁錮和慣性思維,深化新一輪國企改革,激發民營企業創新創造活力,錨定高質量,敢闖深水區,做好“精”“準”“嚴”,找準體制機制創新的突破方向和著力點。加快央企與地方國企股權多元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要重在“合”而不在“混”,在龍煤、森工、農墾等打造成功樣板,提升企改創新質效。
以改進能力作風推動現代化強省建設
一是堅定百折不回的信心。信心比黃金更重要,要看到光明前景增強信心。要始終堅信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引領,有廣大干部群眾的苦干實干,就一定能夠重振雄風、再創輝煌。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面對各種壓力和挑戰,龍江干部隊伍要始終保持信心和定力,不為困難風險所懼,不為經濟短期波動而彷徨,堅定不移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揚優勢、補短板,干實事、開新局。
二是保持跳起摸高的勁頭。要敢于對標高標準,拿出敢于觸及更高目標的勇氣,定指標、做規劃、出政策,都要對標全國高水平,始終保持往前奔、向上沖的勁頭,用立足實際的“跳”、艱辛努力的“摸”,換來跨越提升的“高”。
三是強化真抓實干的作風。要激勵干部擔當作為,時刻保持“千方百計、千言萬語、千山萬水、千辛萬苦”的精神,為現代化強省建設殫精竭慮,謀發展、抓落實、干事業。要實戰歷練能干事的本領,讓基層干部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疫情防控、服務企業、鄉村建設等一線增本領長才干,著力錘煉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以會干能干巧干提升工作質效。要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為干事者撐腰,起而行之、勇挑重擔,既做到“功成不必在我”,也做好“功成必定有我”。
孫浩進(作者單位: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