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脈斑塊聲動力智能診療系統。

飛行器高端智能仿真裝備。

數控流體內高壓薄壁成形機。馬戰攝
□本報記者 薛婧
“十四五”以來,黑龍江省工業技術研究院緊緊圍繞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以體系化服務打通創新要素流動通道,為龍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圍繞科技成果轉化全周期,省工研院積極匯聚“政產學研金服用”各類創新要素資源,打造高水平技術經理人隊伍,從成果轉化供給端、落地端、服務端“三端”發力,有效填補科技成果轉化的中間地帶,全要素全過程賦能我省科技型企業提檔升級。
在連接供給端方面,省工研院長期深入高校院所,年均走訪、對接、服務科技人員400余次,有效匯聚哈工大、哈工程、東北農大、哈理工、哈醫大、省科學院等37家高校院所科技成果14922項,形成《可轉化科技成果評價規范》,通過對成果的先進性、成熟度、商業化前景、團隊意愿及支撐能力等維度進行綜合研判,形成可轉化科技成果2900余項,推動高校院所成果落地創辦企業。
在打通落地端方面,省工研院的足跡遍布我省13個市地,年均走訪服務科技型企業300余家,進行政策宣講、成果路演、技術對接、需求調研等工作,匯集企業技術、場地、人才、政策、市場等各類真實需求共計1000余項。同時,聯合省科技廳、省工信廳、省知識產權局、省市工商聯、行業協會等部門,出臺省級地方標準《企業技術需求挖掘服務指南》,并積極組織企業參與“第六屆中國國際新材料產業博覽會”等高水平展會,拓寬發展渠道。
在協同服務端方面,省工研院著力構建“省工研院+高校院所+技術轉移機構+市地高新區”協同技術轉移轉化網絡,探索“高校院所供給+省工研院服務+市地園企落地”三級成果轉化路徑,依托大學大院大所創新成果,整合創新要素資源高效配置,輻射帶動全省各市地科技成果轉化,為“龍江2025科技成果產業突破年行動規劃”提供了重要支撐。
五年來,省工研院累計轉化科技成果近400項,服務科技企業600余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05家,助企融資和授信超10億元。其中惠達科技、科友半導體等8家企業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科技企業集群。通過系統孵化與精準服務,助力500余家科技企業實現提質增效,有力支撐了地方產業轉型升級,為龍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