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河區位優勢獨特。

推介會現場。

黑河自貿片區綜合性監管場地。

進境肉類冰鮮水產品指定監管場地。
□本報記者 付宇
黃浦江畔,萬商云集。日前,一場以“共建向北開放新高地、共享跨境合作新機遇”為主題的黑河跨境產業推介會在上海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家企業、商協會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在中俄關系持續深化、“一帶一路”倡議縱深推進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借助黑河這一“向北開放”的戰略平臺,實現跨境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優勢疊加 黑河邊貿轉型升級
“黑河與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是中俄邊境線上規模最大、功能最全、距離最近的對應城市。”黑河市經濟合作促進局局長姬威在推介中介紹。作為中國首批沿邊開放城市,黑河不僅在地理上處于中俄交流的“第一站”,更在政策層面享有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綜試區、興邊富民試點市等多重國家戰略支持。
近年來,隨著黑龍江公路大橋通車、跨境索道加快建設、互市貿易數字化平臺上線,黑河逐步構建起“公路+水運+索道+郵路”的立體化跨境通道體系。特別是在中國對俄羅斯持普通護照人員實行免簽政策后,黑河跨境旅游呈現爆發式增長。今年國慶中秋假期,黑河接待游客140.76萬人次,旅游收入達10.43億元,同比增長均超過55%。
“我們不僅是通道,更是平臺。”黑河自貿片區管委會副主任張其軍說,黑河自貿片區依托“互市貿易+落地加工”模式,推動邊民從“參與者”升級為“受益者”,并通過“一平臺三市場”數字化體系,實現全流程監管與服務。目前,占地6.3萬平方米的互市貿易產業園已投入使用,為企業提供標準化廠房、冷鏈倉儲與綜合服務,成為推動邊境貿易從“過路經濟”向“產業經濟”轉型的重要載體。
生態共融 投資合作落地生根
推介會上,多家在黑河成功落地的企業代表分享了他們的實踐經驗。
黑河龍飛投資集團作為國有平臺公司,以“興邊富民”為使命,推動建設了公路、水運雙互市貿易交易點及進境肉類、冰鮮水產品指定監管場地。其打造的數字化賦能實驗室已完成全省首單測試,推動互市貿易從“人貨通關”向“數字賦能”跨越。黑河龍飛投資集團董事長萬偉表示:“我們不僅要建場地,更要建生態。通過資金支持、運營培訓、政策對接,讓邊民合作社真正成為產業鏈中的一環。”
黑尊牛產業集團打造了以安格斯肉牛為核心的全產業鏈閉環。從種源引進、智慧養殖到精深加工、品牌營銷,黑尊牛不僅成為我省唯一擁有綠色食品認證的安格斯牛全產業鏈企業,還通過“企業+合作社+養殖戶”模式帶動千余農戶增收。品牌總監武曉云在發言中感慨:“黑河不僅有極寒生態,更有極暖服務。我們從‘有’到‘優’,離不開這里的政策支持和產業協同。”
黑龍江潯然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經歷更是“黑河速度”的生動體現。企業代表孟凡佳表示,從簽約到投產僅用不到一年時間,正是愛輝區領導“十余次上門邀請”和“圍著項目轉、追著問題辦”的服務精神,讓他們決心“一路向北”。如今,企業已啟動第二輪投資,計劃設立2000萬元產業基金,孵化20個本地品牌,推動“黑河冷水魚”等特色產品走向全國。
前景廣闊 共繪向北開放新藍圖
隨著中俄共建“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深入推進,黑河在能源資源、農產品加工、跨境物流等領域的合作空間進一步拓展。
在能源領域,黑河已建成3條跨境輸電線路和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年進口俄電能力達80億度。自貿片區正推動俄電園區綠能替換,提出總投資66.7億元的風電建設方案,目標將企業綜合用電價格降至0.3897元/千瓦時左右,為硅基、硼基、鋁基新材料產業提供能源保障。
在農產品加工領域,黑河公路口岸已于2025年2月正式獲批進境肉類、冰鮮水產品指定監管場地。依托俄羅斯遠東地區優質肉類、冷水魚資源,黑河提出打造“東北亞核心樞紐”,推動肉類制品精深加工、冷凍調理食品、冰鮮水產品高值化加工等項目建設。黑河海關關員呂鵬在政策宣講中特別提醒企業:“要關注商品準入、標簽合規、冷鏈管理等關鍵環節,用好互市貿易落地加工政策,實現降本增效。”
而在跨境交通與人文交流方面,世界首條跨境跨江索道——黑河至布拉戈維申斯克索道預計于2026年5月試運營。項目全長976米,單程僅需2.5分鐘,年運輸能力達260萬人次,將形成“人流走索道、物流走陸路”的立體交通格局,助力構建中俄“半小時經濟圈”。
從互市貿易的數字化賦能到全產業鏈的閉環構建,再到跨境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黑河,曾是中國版圖上的“邊境節點”,如今正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堅實的平臺基礎、創新的政策機制,成為中俄合作乃至東北亞區域協同發展的“戰略支點”。
這里不只有政策,更有溫度;不只有機遇,更有誠意。站在向北開放的新起點,黑河正以更加自信、開放、務實的姿態,邀請全球企業家共繪跨境合作新篇章。
本文圖片由黑河市經濟合作促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