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裝車間的機械臂。
□文/攝 本報記者 孫銘陽
益海(佳木斯)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米廠車間內機聲隆隆,全自動加工生產線正滿負荷運行,進行稻谷加工。稻谷經過脫殼除雜、碾米、拋光、色選等一系列流程,并精準去除糠粉、胚芽、碎米及未熟粒等,最終變為晶瑩剔透的大米。
如今,這里可以實現日加工水稻1800噸。在這背后,離不開技術改造的功勞。米廠車間主任黃吉祥說,自動化、數字化設備顯著提升了車間的生產效率與管理精度。以包裝車間為例,從稱重、封口、裝箱到碼垛,全程自動化操作,每小時可包裝720袋大米,效率是傳統包裝模式的1.5倍以上。今年公司還引進了“六面體打包設備”“視覺檢測設備”,更好地滿足了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
截至10月底,益海(佳木斯)糧油工業有限公司水稻加工量同比增長6%,大米產量同比增長6%。“公司依托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構建可視化質量管控體系,推動產品質量持續提升。”黃吉祥說,未來,我們將依托技改項目,進一步優化生產流程管理,以更優質的產品保障市場供應。
在富裕縣經濟開發區塔哈綜合產業園區,坐落著目前全球單體最大的酵母廠——益海嘉里英聯馬利(富裕)酵母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技改項目于2024年11月開工,計劃淘汰設備14臺套,更新設備20臺套。
益海嘉里(富裕)現代農業產業園總經理助理胡曉靜介紹,項目完工后,將使產線生產效率大幅提升,自動化操作減少人工干預,產品質量更穩定,新設備精準控制發酵等環節,降低次品率。設備維護簡便且故障減少,保障生產連續性,有效節約了原料與生產成本,綜合提升了生產效率,從而使產品在市場上更具質量和成本優勢。
胡曉靜同樣以包裝設備為例,他說,包裝設備更新為六連袋酵母抽真空包裝機、500g干酵母全自動真空包裝機后,將具備伺服驅動、智能稱重、多規格自適應等功能,包裝速度提升至每分鐘10包-30包,精度達到±0.5%,袋型合格率達99.8%,還能整合產線,使日產效率提升50%,生產節拍縮短25%。
據悉,2025年1—9月,全省工業技改投資增速43.8%、高于全國42個百分點,制造業技改投資增速38.1%、高于全國37.8個百分點。這強勁勢頭的背后,離不開精準政策的全力護航。
隨著“4567”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部署,為進一步加大對企業設備更新支持力度,2024年7月,我省出臺了《黑龍江省支持工業領域設備更新補助政策實施細則》,對享受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政策的全省工業領域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安全化技術改造項目,按項目設備(含軟件)投資額的10%給予最高1000萬元追加補助。
2025年,黑龍江省工信廳會同省財政廳積極行動,已支持項目96個,兌現資金1.4億元。這一政策的實施,猶如一場及時雨,激發了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的需求和企業內生動力。
建龍北滿特鋼因設備老舊致使企業生產運行效率低、產品質量不穩定、勞動強度大、成本高且安全運行存在隱患。
在行業競爭激烈、企業自身轉型升級需求迫切以及國家政策鼓勵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建龍北滿特鋼開展了高品質特殊鋼設備升級及數智化改造項目。計劃通過系統性設備更新改造,淘汰老舊設備,引入先進高效設備,并實施智能化、數字化改造工程,搭建生產、能源、物流精細管控系統,同時制定詳細時間表與責任分工保障推進。
建龍北滿特鋼人事行政部副部長于海波介紹,項目完成后,將顯著提升生產運行效率與產品質量,大幅降低勞動強度、節約生產成本,更好保障企業安全穩定運行,實現生產等環節精細管控,帶來良好經濟效益,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助力企業轉型升級,有效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政策賦能添動力,技改升級促轉型。黑龍江省以精準有力的政策支持為抓手,以企業內生需求為導向,推動工業領域技術改造與設備更新熱潮持續涌動。如今,全省工業技改投資增速領跑全國,政策紅利不斷轉化為發展實效,既讓傳統產業插上“智慧翅膀”,也為新興產業筑牢發展根基。
未來,隨著“4567”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構建,政策支持持續加碼,企業創新活力充分釋放,黑龍江工業將在技改升級的道路上穩步前行,不斷激活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為龍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注入更為持久的澎湃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