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屆省旅發大會在佳木斯舉辦(資料片)。

紅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焊接工人在作業。
□文/吳雙 本報記者 劉大泳 攝/陳剛
黑土孕育的“舌尖珍品”香飄四海,車間鍛造的“國之重器”享譽中外,東極綻放的文旅魅力吸引八方來客。近年來,佳木斯市緊扣“3510”發展布局,以系統性思維構建農業、工業、文旅“三核驅動”的品牌生態體系,通過政策精準賦能、產業深度融合、IP創新塑造,推動城市品牌影響力實現全方位躍升。
“黑土優品”提質升級 筑牢農業品牌根基
“以前種山藥只是糊口,現在‘樺川山藥’成為品牌,訂單都排到國外了!”樺川縣種植戶張大姐的喜悅,是佳木斯農業品牌升級的生動縮影。作為農業大市,佳木斯將“黑土優品”區域公共品牌建設作為重中之重。
佳木斯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培育撫遠蔓越莓、樺川山藥等“十大特色品牌產品”,目前認證產品超百款,綠色有機認證產品達400余款。為守住品牌品質底線,全市持續申報綠色基地480萬畝,全面實施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佳木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扎實推進“佳木斯大米”等4項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省級地方標準修訂,授權龍頭企業規范使用標識,讓“黑土優品”的品牌價值不斷提升。
產業融合讓品牌活力持續迸發。佳木斯借助哈洽會、大灣區“一線行”等重大展銷活動搭建展示平臺,開展企業直播68場次,累計實現網絡曝光量980萬人次;線上打造“京東佳木斯特產館”,線下通過“南粵分享匯”平臺、首都及大興機場展銷等渠道,讓北國沃土的優質農產品全方位對接國內外市場。
工業標桿集群崛起 鍛造產業品牌實力
走進佳電股份生產車間,世界首臺第四代核電高溫氣冷堆主氦風機正在進行出廠檢測,這一攻克核心技術的“國之重器”,填補了國內空白。在政策扶持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下,佳木斯錨定“智造”升級方向,將工業品牌培育納入品牌強市戰略全局。
圍繞重點產業,佳木斯前瞻部署工業品牌矩陣。緊扣國家高端智能農機裝備先導區定位,研發國內首臺大型鮮食玉米收獲機,聯合建成全國唯一的收獲機械檢測中心,形成十億級農機產業集群,農機經銷額占全省40%以上,“北國農機城”的名片愈發響亮。
在新材料與綠色食品領域,工業品牌同樣亮點紛呈。永靈航空新材料項目建成國內首個聚酰亞胺襯套零件全產業鏈基地,湯原縣超細粉加工項目實現進口替代;撫遠蔓越莓食品、樺南紫蘇油、冬梅豆粉等一批全國知名綠色食品品牌崛起。如今,佳木斯已成功納入國家空天信息產業布局,“華夏東極”涂裝火箭一飛沖天,引進頭部企業8家,吸引投資超50億元,衛星產業名城的知名度日益凸顯。
“華夏東極”IP破圈 激活文旅品牌動能
“站在東極廣場迎接祖國第一縷陽光,太震撼了!”來自廣州的游客李尋聲在朋友圈分享佳木斯之旅的驚喜。立足“東極”獨特地理標識,佳木斯將文旅品牌建設作為品牌強市戰略的重要支撐,構建“華夏東極”品牌體系,推動文旅產業從“景點游”向“全域游”升級。
第七屆省旅發大會成為文旅品牌的“引爆點”,抖音、微博相關話題總曝光量超6.4億次,讓“華夏東極”的美名廣為人知。在此基礎上,佳木斯創新舉辦“雪BA”“喊江節”“杏花游”等特色活動,“喊江大集”實現銷售額40萬元,濱江光影秀累計吸引游客90萬人次,有效拉動了消費增長。
為擴大品牌影響力,佳木斯還聯動“中國四極”“南橘北莓”等IP赴粵港澳大灣區專題推介,“佳木斯十大新玩法”成功入選《馬蜂窩全球新玩法檔案庫》。通過與攜程、美團等平臺深度合作,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營銷網絡,讓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感受東極之城的獨特魅力,推動文旅品牌影響力持續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