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黑土地上的大小車輛開始忙碌穿梭,那必是豐收的時刻到了,今年的豐收還有一些別樣的風景:在虎林市的山林間,農戶們穿梭于刺五加田壟;哈爾濱市近郊的溫室里,蝴蝶蘭舒展著花瓣,將紫色浪漫鋪滿棚室;哈爾濱市雙城區西官鎮的大棚中,剛摘下的油豆角一上市就被哄搶……黑龍江省的經濟作物正以多元形態勾勒產業興旺圖景,為鄉村振興注入鮮活力量。
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2025年前三季度,全省經濟作物總產量達891萬噸,同比增長5.09%;農業產值達823.7億元,其中主要為經濟作物,產業貢獻度持續凸顯。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源于黑龍江省立足寒地資源稟賦,深耕“寒地龍藥”“設施農業”“特色種植”三大領域,推動經濟作物產業向規模化、精細化、品牌化轉型,讓黑土地上的特色經濟結出富民碩果。

刺五加種植基地(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寒地龍藥“一主多元”
“以前村民們只是偶爾上山采刺五加補貼家用,現在他們成片種植,還能和糧食套種,一年下來收入翻了好幾番。”虎林市林業和草原局的技術人員介紹。作為“寒地龍藥”的核心品種,刺五加憑借極強的抗寒耐旱特性,成為黑龍江省林下經濟的“主力軍”。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全市新增刺五加種植面積2.49萬畝,春季已完成全部栽植工作,“目前全市還有25.6萬畝適宜林地待開發,我們計劃通過招商引資,引入加工企業,讓刺五加從‘田間’直達‘車間’,延伸產業鏈條。”
產業發展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引領與科技的支撐。方正林業局打造的刺五加產業園,集種植、育苗、加工于一體,是全省規模最大的林下仿野生種植基地,每年可培育優質種苗百萬株。烏蘇里江藥業、珍寶島、新曙光等藥企更是加大研發投入,開發出刺五加茶、刺五加保健品等系列產品,讓原本只做藥材的刺五加,變成了多元消費品。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作為“寒地龍藥”的主推品種,全省刺五加種植面積突破210萬畝,同比增長15.4%。此外,平貝、黃精、五味子等“寒地龍藥”也不甘落后,2025年全省中藥材面積穩定在400萬畝左右。

競相開放的蝴蝶蘭
設施農業“百花齊放”
走進哈爾濱道里區榆樹鎮新鄉村的蝴蝶蘭基地,仿佛踏入了花的海洋。12000平方米的智能溫室內,50萬株蝴蝶蘭整齊排列,白色、粉色、紫色的花朵在恒溫環境中競相綻放,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花香。“這是東北三省最大的蝴蝶蘭培育基地,總投資2000萬元,能實現全年生產。”道里區榆樹鎮新鄉村王國良書記介紹,溫室配備了智能溫控系統,可精準調節溫度、濕度和光照,“即使在零下幾十攝氏度的冬天,棚內溫度也能保持在25℃左右,徹底打破了北方冬季不能種高檔花卉的限制。”
在溫室一角,幾位工人正忙著給蝴蝶蘭澆水、修剪。“我以前收入不穩定,現在來基地打工,一個月能掙4000多塊,還能學種植技術。”正在工作的村民說,如今村里有30多人在基地就業,不少人還跟著技術員學技術,打算自己開小型花棚。
這座現代化溫室,不僅是設施農業的典范,更成為了當地產業轉型的重要引擎。基地年培育蝴蝶蘭達100多個品種,供應東北大部分市場,帶動了當地旅游、棚室作物種植等相關產業發展。智能溫室里綻放的不僅是嬌艷的鮮花,更是實實在在的“美麗經濟”。
隨著蝴蝶蘭產業的落地生根,新鄉村的設施農業版圖不斷擴展——200棟葡萄棚室、15棟現代化冬季草莓溫室、省內唯一的無花果種植園……這些各具特色的設施農業項目,共同構筑起一道亮麗的都市近郊農業風景線。設施農業在這片黑土地上展現出的強大生命力,正在為龍江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全新的解題思路。
如今,像新鄉村這樣的設施農業基地在黑龍江省不斷涌現。以“錯峰銷售、優質優價”為導向,黑龍江省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推進產業提質增效。在優化產業布局上,聚焦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大中城市周邊,重點建設城市“寒地龍菜”保障基地,打造一批集生產、加工、冷藏、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生產基地。在技術創新上,推廣應用“石墨烯”免燒溫室技術,實現果蔬冬季搶先上市,晚熟葡萄、溫室草莓溢價顯著。截至三季度末,全省設施農業播種面積42.7萬畝,同比增長11%,成為反季農產品供給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油豆角收獲(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特色種植提質增效
“稻子收完,大棚不能閑著,種上油豆角,一年能多賺不少錢!”哈爾濱市雙城區西官鎮快樂村的農戶張彥春給記者算起了他的“增收賬”:今年他試種了40畝“水稻+油豆角”輪作田,每畝地比單純育水稻苗多收入5000元,“油豆角口感好,不愁賣,明年打算把種植面積擴大到300畝。”
油豆角是黑龍江省的特色蔬菜,以肉質肥厚、味道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近年來,黑龍江省以全產業鏈思維推動油豆角產業發展,成立了全國首個油豆角產業技術協同創新推廣體系,體系首席專家馮國軍介紹,體系將油豆角新品種新技術第一時間讓推廣專家示范園基地專家掌握并在基地示范展示,打破了技術推廣最后一公里的難題,同時推廣及基地專家將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反饋給崗位技術專家,增強了崗站專家研發的時效性和針對性。經過兩輪油豆角體系建設,體系技術推廣基本覆蓋了全省各地,推動了油豆角產業的發展。黑龍江省各地也在根據實際情況,創新種植模式,讓土地效益最大化。大慶八井子鄉采用“早茬+晚茬”輪作模式,讓油豆角錯峰上市,避開銷售旺季,每畝效益超過2萬元;綏化北林區打造油豆角專業村,建立標準化種植基地,產品直供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場,價格比普通豆角高出3倍多。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全省蔬菜及食用菌產量達754.88萬噸,同比增長5.14%。
從一主多元的“寒地龍藥”,到錯季成長的寒地設施,從獨具風味的寒地龍菜,到營養豐富的寒地龍菌,一個個特色產業集群在龍江大地上蓬勃生長,隨著龍頭企業、科技創新、品牌建設的持續發力,黑龍江省經濟作物產業必將以更強勁的勢頭,書寫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
張月 記者 周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