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楠 李民峰
“終本”不終止,執行在路上。前段時間,大同區法院在接到一起已終本案件的被執行人出現在異地的線索后,委托當地法院核實情況后,執行干警隨即制定方案并遠赴海南省實施執行。經過一天的蹲守,成功找到“躲貓貓”已久的被執行人房某,對其進行異地司法拘留,最終被執行人當場籌措案件款10萬元。今年以來,大同區法院以“去存量、控增量、提質量”為終本案件清倉核心目標,創新推行“1214N”執行模式:以黨建工作為引領,以執行指揮中心為中樞、流程管理為縱線,以辦案法官為主導,以執行事務組、服務保障組、機動辦案組、終本清倉組為四翼,精準破解“執行難”,讓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后一公里”更暢通。
“1214N”模式中,“四翼”架構是關鍵支撐。終本清倉組作為重要一翼,對終本案件開展動態篩查與研判會商,一旦發現財產或人員線索立即啟動恢復執行程序。如今,各辦案團隊每日接收該組提示信息、翻閱終本臺賬已成工作常態。此前,被執行人曲某抱著僥幸心理,以為案件終本多年便無人過問,直到干警通過臺賬追蹤聯系他。“案件一日不結,執行一日不停。”在強制措施與耐心釋法下,曲某當場履行全部案款,打消了“終本即終結”的僥幸心理。
為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大同區法院專門設立執行值班室,負責接收財產線索、搭建法官與當事人的溝通橋梁,此次房某案件的高效辦結正是值班室發揮作用的典型案例。針對“人難找、財難尋”的痛點,法院還與公安機關共建“執行聯動機制”,借助公安大數據精準定位被執行人蹤跡。2022年,王某拖欠劉某2萬元勞務費案因無財產可供執行依法終本,法官始終未放棄追查。今年7月,通過公安大數據鎖定王某活動軌跡后,干警聯合法警將其控制,最終促成雙方和解,王某現場支付1萬元并承諾限期結清余款。
執行工作關乎司法權威與群眾切身利益。大同區法院以“1214N”模式為抓手,用一個個執行到位的案例,將司法裁判的“紙上權益”轉化為群眾可觸可及的“真金白銀”。據最新統計,今年以來,大同區法院結案1597件,申請總標的額1.14億元,執行到位金額6819.48萬元,綜合結案率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