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爾濱太平機場海關關員向旅客介紹離境退稅政策。圖片由哈爾濱太平機場海關提供
□李偉成 本報記者 付宇
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是中俄跨境出行的重要樞紐。今年1月至10月,機場海關累計監管進出境旅客50.7萬人次,同比增長21.8%。自2025年9月15日新一輪對俄免簽政策落地后,來自俄羅斯的俄籍進境旅客增長達47.6%,成為拉動口岸客流增長的重要因素。
“現在來哈爾濱旅游太方便了,‘刷臉’通關特別快!”剛完成通關的俄羅斯旅客安娜女士說。面對客流量攀升,哈爾濱太平機場海關以智慧旅檢體系建設為核心,對通關監管服務進行“三優化三整合”,即整合旅客信息與航班數據,結合航班來源地、高峰時段風險進行評估,不斷優化監管重心;以數據研判為導向,科學整合查驗力量,在客流高峰時段優化人力補充調配;在T1航站樓入境監管區鋪設3條一體化智能查驗通道,整合體溫檢測、行李機檢等9項流程,優化旅客通關流程,單人次通關時間壓縮至10秒,單通道每小時驗放能力提升至300人次,整體通關時間壓縮35%以上。
為了讓旅客出行更具“溫度”,哈爾濱太平機場海關同步升級旅客服務舉措。旅檢現場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設立“旅客協調崗”,及時響應旅客咨詢與訴求,高效回復旅客電話咨詢,今年以來各類旅客問題回復實現“零回訪”。同時實行差異化管理,針對老弱病殘孕等特殊群體,設立綠色通道,保障其優先通關。
“之前擔心退稅流程復雜,沒想到掃碼就能辦,挺方便的。”準備返程的韓國旅客金先生拿著退稅單說。針對境外旅客離境退稅需求,海關與稅務部門聯動,在市區45家退稅商店開通離境退稅二維碼通道,機場海關離境核驗柜臺支持“7×24小時”“掃碼即退”全流程線上辦理。今年1月至10月離境退稅金額增長212.7%。同時,海關還主動為免稅店提供政策指導,結合旅客消費數據給出選品建議,助力店鋪優化運營。
“2025年以來,哈爾濱太平機場海關積極落實促進航空口岸便利化措施,助力3條國際航班國內段航線‘零延時’開航,目前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已形成通達俄羅斯、日本、韓國等7個國家和地區的航線網絡。下一步,隨著我國持續擴大免簽國家范圍,我們將加大力度優化國際中轉旅客通關流程,讓旅客出行選擇更多、體驗更好、速度更快,進一步織密國際航線空中通道。”哈爾濱太平機場海關副關長吳永泉說。